热了就出汗,冷了就发抖,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了,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。人的正常体温是37℃左右,这也是基本的常识,好像不值一提。其实,我们的体温背后有很大的学问,值得我们深入了解。
为什么会有体温?
很多低等动物比如蛇、蜥蜴等等都是变温动物,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而人和大部分哺乳动物一样,属于恒温动物。科学家发现了恒温是从变温进化过来的。我们的身体恒定温度是37℃,这是大自然赋予的,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37℃正好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的温度,我们的体温保持在37℃是完美平衡,一方面可以防止真菌感染,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需要吃个不停以维持新陈代谢。
沙雕蜥蜴是变温动物
恒温由什么来调节?
我们的身体有一个温度调节器来监控和调节体温变化。不过,“温度调节器”是很笼统的说法,它包括了众多复杂的神经系统。其中的调节中心是我们脑部深处一个叫作下丘脑的组织,而它的下属部门包括分布在皮肤下面的众多感温神经组织。
下丘脑就像是温度控制中心的指挥官,由它最后下达体温测量报告。如果测量报告说身体太冷了,为了节省热能,密布交织的皮下微血管就会收缩,这时候我们就会起鸡皮疙瘩;如果“体温测量报告”说太温暖了,微血管就会扩张,同时下达命令,让激素信息前往汗腺,汗腺透过皮肤的毛孔分泌汗水。这时送往脑部的讯号会强烈建议: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状态,例如穿上衣服,或把衣服脱掉,目的始终都是要保持固定的体温。
除此以外,为了保护脑细胞,人体有一系列安保措施,措施之一就是让人在体温有过高趋势的时候,通过神经功能紊乱让人感到恶心不舒服,这样人就会想方设法避开高温环境。如果体温还在继续升高,人就会中暑,严重的会休克,那是大脑强行关机,以防更多热量导致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坏。人的体温就是在这样一个监控与反馈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。
正常体温应该是多少?
37℃,这是北到冰岛、南到赤道的人们的基础体温。不过这其实是大概数值,并不精确。人体的不同身体部位有着不同的体温,不同人的基础体温也略有差别。
在医学上,常常有腋下体温、口腔体温和直肠体温三种。直肠温度高于口腔,口腔高于腋窝。之所以要以这三种体温作为参考值,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过于复杂。像我们的皮肤温度,通常在32℃左右,而肛门的温度会比口腔的温度高大约l℃。热血沸腾说的就是心脏的温度,但事实却是,身体里面最热的部位不是心脏,而是和热情最扯不上关系的肝脏,能达到38℃左右,为人体最热的器官。
肝脏与皮肤的差异就在6℃左右,你说差异大不大?
不同人的体温略有区别,这和不同人的年龄、性别和活动水平有关,疾病也会影响体温水平。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,甲状腺功能不活跃的人(甲状腺功能减退症)体温更低,癌症患者的体温更高。
何为发烧?什么时候应该看医生?
发烧是人体防御机制的一种。当病菌(包括预防接种的疫苗在内)侵犯人体之后,人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,就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,比如启用“防卫兵”白细胞、淋巴细胞,发烧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,病菌对温度敏感,下丘脑会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,从而降低病菌的活性,方便“防卫兵”们进行绞杀。
一般来说,当体温达到38℃,说明人体已经开始发烧,达到39.5℃,已经处于高烧状态,到达41℃,已经是非常高的发烧了。
小孩的发烧和大人有所不同,值得我们特别重视。由于小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够成熟,体温调节中心下丘脑常常对体温调节过高,容易达到38.5℃的高温。本来,小孩的基础体温就比成人高,小孩因为一些短期疾病出现短时间的38℃并不需要看病就医,但是如 果体温到达38.5℃甚至40.5℃,甚至出现头痛、呼吸急促等危险信号时,则应该马上服退烧药,甚至看医生。
可不可以用抗生素对付发烧?
遇到孩子发烧,不能一味以控制孩子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最终目标。切记退烧针对的是引起发烧的原因,而不是发烧本身。引起人体发烧的原因有很多,但是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才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。并且,只要将体温控制在38.5℃即可,这样既能够发挥人体自身抵御疾病的效果,又能避免高烧可能造成孩子大脑不稳定而出现惊厥。
孩子会因高烧时间长而得肺炎或大脑炎吗?
发烧本身如果没有引起高热惊厥,就不会造成人体任何部位的损伤。倒是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可能造成肺炎、脑炎或人体其他部位损伤。所以,遇到孩子发烧,在控制高热的同时,要通过医生帮助寻找病因,采用针对病因的得当方法,才能使孩子很快恢复健康。